免疫治疔

医学进步下,癌症的治疔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近年获欧美医学界证实其疗效,以静脉注射进行的“免疫疗法”,在香港已被应用于第四期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疔、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疔,以及其他癌症疗程。免疫治疔是透过针对肿瘤细胞发出的特别信号,使被抑制的免疫系统恢复攻击及控制肿瘤的功能。不过,在大陆同样被采用医治癌症的另一种免疫疗法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CIK)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手细胞”,则至今仍未有临床研究证实可控制肿瘤,且带有不少风险。因此,癌症患者宜小心选择。


在香港使用的免疫治疔,是针对肿瘤细胞发出的特别信号,包括PD-L1及CTLA-4,由于这两种特别信号路径会抑制免疫系统对肿瘤发出攻击,令肿瘤不断增长,因此免疫治疔专门针对这两个路径,借此重新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细胞活跃,恢复攻击肿瘤的功能,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当前在香港可采用的三种免疫治疔药物,包括Pembrolizumab、Nivolumab、Ipilimubab及Atezolizumab,根据第三期临床研究,主要作为第四期黑色素瘤的第一线治疔、非小细胞末期肺癌(鳞状细胞肺癌或肺腺癌)及肾癌的第二线治疔。而免疫治疔亦可应用于其他肿瘤,惟当前尚要等待临床第三期的研究结果。

免疫治疔以静脉注射进行,一般情况下,免疫治疔大约为4至6个疗程,疗程每隔2至3周进行,每次注射时间约30-90分锺。患者可选择於肿瘤科专科诊所或医院内接受疗程,并定期复诊。进行疗程期间,医生会紧密监察患者的身体情况,借此调配合适的注射剂量,故此绝对不会允许患者自行以静脉注射进行疗程。部分患者接受免疫治疔後,可能会出现轻微副作用例如疲累,但在罕有情况下,会引致严重肺炎、肠炎等。


相比香港的免疫疗法,近年大陆流行采用的免疫治疔CIK,在医学上明显跟香港有别。它是透过提取患者身上的白血球细胞,在实验室环境下,利用刺激白血球的生长素及干扰素,再加上肿瘤的抗体,从而培养出可用作攻击肿瘤的白血球细胞,然后注射至患者体内,达至控制肿瘤目的。然而,这些“杀手细胞”,至今仍未有确实临床证据显示可有效控制肿瘤。

CIK免疫疗法带有一定风险,严重甚至会致命。由于需要从患者体内抽取白血球细胞作培植之用,当中的消毒过程非常重要,故此实验室的槼格十分严谨,否则会令患者感染细菌;过去香港便曾有美容中心因实验室感染而导致患者死亡的个案。另方面,此方法是否可真的培养出针对癌症的杀手细胞,仍然成为疑问,因为至今连英美的高槼格实验室,也未能成功培植。过去曾有一名肝癌患者,接受标靶药物治疗後,初期疗效不错,惟随后病情恶化,他自行到大陆花费约40万元进行免疫疗程,肿瘤却依旧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