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及肿瘤,不少人都会联想起癌症,事实上除了癌症外,亦有较罕见的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简称STS),会随血管扩散入侵正常组织,同样需要积极治疔。手术是治疔软组织肉瘤的首选。一旦复发或出现扩散,患者现时可选择较新的化疗药物,有效控制肉瘤增长,而且副作用比传统化疗药物低。
软组织肉瘤属少见的肿瘤,2014年,本港只有约200多宗添加个案。软组织肉瘤常见于手脚,於肌肉及软组织生长出来。与癌症肿瘤不同,软组织肉瘤的患者年龄多较年轻,10多岁的青少年已有机会患上;惟暂时医学界未知软组织肉瘤的风险因素,有些患者或因基因问题而增加风险。
若肉瘤生长于手脚,病征颇为明显,患者很容易会看见及摸到一团肿块,而且会有点热热的感觉,但不会感到痛楚。另外,相比一般普通的脂肪瘤,软组织肉瘤的特性是生长快速,可于1至2个月内或长大逾一倍。
软组织肉瘤另一棘手之处,是由于软组织肉瘤能生长于身体任何部位,若生长在手脚以外的位置外则较难发现,尤以腹腔为甚。与癌症不同的是,癌症会随着淋巴扩散,而软组织肉瘤则是随着血管扩散居多,容易“走”至肺部及肺膜,因此,市民切勿掉以轻心,一旦发现有生长得快或不寻常的肿块,必须立即向专科医生求助。
若软组织肉瘤生于肉眼可见之处,医生一般单靠临床观察已警觉可能是软组织肉瘤,再安排为患者进行磁力共振,检查肉瘤有否侵蚀附近的血管及神经,亦会进行肺部的电脑扫描,检查有否扩散至肺部,以选择适合的治疔方案;不过,若软组织肉瘤生于难以察觉的位置,则可能须延至出现其他病征後,经追查下才被发现。
当确诊後,医生便会随即展开治疔,由于软组织肉瘤对电疗及化疗都不太敏感,治疔效果未如理想,因此医生会尽可能为患者进行手术。要留意的是,针对一般肿瘤,医生在进行手术前,或会为肿瘤抽取组织作化验及确诊,惟抽取软组织肉瘤的活组织时,须十分小心,因肉瘤日后可能随着抽取组织的“轨道”生长,令复发的机会增加,故此过程必须由参与手术的医生一起进行。
若软组织肉瘤患者适合接受手术,医生除了会切除肉瘤外,亦会切除肉瘤周边最少3厘米的组织;若患者曾抽取组织作化验,医生亦需要彻底切除该“轨道”,以免日后复发。不过,若肉瘤太大及接近血管或神经,医生会主张进行会诊:由骨科专科医生、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放射诊断科专科医生一同商讨,考虑於手术前进行前置电疗或化疗,缩小肉瘤,再施行手术。若肉瘤较大或复发机会较高的患者,手术後亦需要接受辅助电疗或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一旦肉瘤真的复发或扩散,患者或不适施行手术,传统上并没有非常有效的化疗,而且传统化疗的毒性亦较高,会严重抑制骨髓,令不少用户长期白血球过低,而且会影响心脏及引致膀胱出血,后果相当严重,因此并非任何患者都能承受及适合使用,限制了治疔选择。
幸而,随着医学进步,现时有较新的治疔方案。针对软组织肉瘤复发或扩散,并属於脂肪性肉瘤(Liposarcoma)或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的个案,近年医学界引入新一代的化疗药物“甲磺酸艾日布林”(Eribulin Mesylate),可更有效控制病情。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份第三期临床研究显示,甲磺酸艾日布林比其他毒性较高的传统化疗药物而言,能提高脂肪性肉瘤病人的疾病控制率,及延长其整体存活期由8.4个月至15.6个月,而且副作用较温和,由于甲磺酸艾日布林对骨髓的抑制较少,所以白血球偏低的情况会较轻微。因此,美国FDA已制订指引,把此药物列为针对脂肪性肉瘤的第二线可行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