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病变而不受控制地生长便会形成肿瘤,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癌症即指恶性肿瘤。过去十年,癌症个案持续增长及年轻化趋势,而随着检测方法的改善并及新药物的引进,使整体医疔效果有所提升,癌症病人死亡率得以减低。化学治疔(化疗)乃其中一种癌症常用疗法,原理是利用药物来抑制或杀死生长快速的肿瘤细胞,但有机会带来一定副作用,副作用是否一定无法扭转?
临床肿瘤科专科陈亮祖医生:“化疗的作用有几个。第一就是根治癌症,常用于血癌及淋巴癌个案。第二就是起辅助性作用,手术後可以透个化疗杀死残余肿瘤细胞,减低复发风险从而提高生存率。有的肿瘤太大,手术可能无法将之完全清除,此时可先利用化疗将肿瘤缩小然后再进行手术切除;化疗的第三个作用就是用作舒缓治疔。肿瘤一经扩散而不加理会,必定愈来愈大,此时化疗的作用是抑制肿瘤生长,减低肿瘤为病人带来的不适,以及延长总体生存时间。这个方法通常用来对付复发或确诊时已届第四期(即已扩散)之肿瘤。”
化疗的副作用包括:疲劳综合症、恶心呕吐、抑制骨髓生长导致白血球过低、口腔黏膜炎、腹泻、神经线发炎及局部组织发炎等等。陈医生引述一项外国研究指,七成多进行过化疗的病人皆出现疲劳综合症,还有五成多病人出现恶心的副作用。对于这两个最常见的化疗副作用,其实亦有方法舒缓。
疲劳综合症: 左卡尼汀乃协助人体制造能量之物质,化疗却会使其减少,引致疲累。病人会感到昏昏欲睡、焦噪、精神不集中,睡多久仍不够。代谢治疔正是透过补充损耗的左卡尼汀来减轻疲劳综合症之副作用,是较新的舒缓方法。
恶心呕吐:化疗药物具有毒性,进入人体後便会引起体内的自我保护机制,引发恶心呕吐反应。恶心呕吐分以下三类。
陈医生提醒,若能在接受首次化疗前做好止呕,有助避免心理因素造成的预期性恶心呕吐。而现时主要采用“三合一”止呕法 – 联合神经激素(NK1)受体对抗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5-HT3)及类固醇使用,主要用作治疔急性及延迟性恶心呕吐。然而神经激素(NK1)受体对抗剂药效大约只有三日,传统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5-HT3)乃於进行化疗时注射,效用大约能维持12至24小时,药效消失之后,病人的呕吐征状又再次出现。至於新一代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5-HT3)则将疗效再为提升,有效时间长达五日,可以明显减低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从而提高化疗的顺从性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