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腌制食物、家族遗传均增加患鼻咽癌风险,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疔(电疗)及化疗,期间患者受口腔黏膜炎副作用影响,难以吞咽,甚至饮水都不能,导致营养不足及体重大幅下降。有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认为,病人接受电疗前应“食得就食”,尽量储备大量蛋白质,以应对电疗後食欲不振及口腔黏膜炎带来的影响,不宜完全“戒口”。
香港鼻咽癌病发率偏高,按医院管理局数字,2013年有841宗新症,死亡个案312宗,患者以男士为主。私人执业临床肿瘤科医生陈亮祖表示,受EBV病毒感染、家族遗传以及常吃腌制食品,例如广东人爱吃咸鱼、虾酱、咸蛋,均增加患鼻咽癌机会。这些食物含亚硝酸盐,进食後改变人体基因,导致细胞难以修复致癌。
患者初期症状不明显,部分人会流鼻血、耳鸣、口水味道变酸,出现淋巴核,不少患者误以为“痰火核”未有正视。直至后来头痛、间歇性面部麻痹或复视,已属二至三期鼻咽癌,晚期癌细胞可扩散至肺或骨。陈亮祖说,未扩散的鼻咽癌若及时电疗及化疗,有逾半机会可击退。患者平均要进行30多次电疗,以及3周1次或每周1次化疗。期间受电疗影响,逐渐味觉转变、出现口腔黏膜炎。病人踏入第5至7周治疔时最辛苦,连粥水也难吞咽:“饮水都好似畀玻璃割口”,病人平均治疔後体重下跌10%至15%。
陈亮祖鼓励患者接受治疔前尽量进食,储备营养。他见过不少患者全面戒口,例如担心鸡肉含激素刺激癌细胞生长,其实只要将鸡肉去皮,已能大大减低风险。他续指,电疗过程有机会破坏体内细胞修复能力,病人治疔前应尽量摄取蛋白质,对抗破坏,同时增加抗炎能力。他举例,患者可多吃蒸水蛋、炆海参、花胶等补充蛋白质;若已生口疮,要避免吃煎炸食物减低刺激。若口腔黏膜炎情况严重,或需饮营养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