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传媒报导


真正免疫治疔


若果你对医疔新知有所留意,应该不难发现近期不少传媒报道“标靶药物治疗”已获美国食品及药物局(FDA)批准使用,甚至形容它是癌症治疔的突破、有望取代化疗等等;但另一边厢,早前一宗内地新闻却指一名患有晚期滑膜肉瘤的青年,在搜寻网“百度”上得悉有医院推广所谓“生物免疫疗法”,倾尽家财接受治疔,最终却发现此方案在国外早被淘汰,从未获准应用......究竟此“免疫治疔”与彼“免疫治疔”有何分别?真正的“免疫治疔”成效又如何呢? 西方医学一直讲求研究、实证,拥有科学数据支持才能获批应用。“免疫治疔(Immunotherapy)”是全球肿瘤界热议的话题,而且正在不少先进国家开始使用。而要了解免疫治疔,必先了解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制造白血球来对付不同外来入侵,而肿瘤亦是外敌的一种。当少量肿瘤细胞出现时,身体多数能自行清除,但若数量增多,或肿瘤巧妙地“掩饰”自己的身分,肿瘤便有机会避过免疫系统的侦测,继续发展成癌症。

肿瘤逃避侦测

过往医学界曾尝试利用免疫系统来对付癌症,采用的是干扰素(Interferon),主要用于皮肤黑色素瘤或肾癌,仅部分个案或有少许成效,但却同时带来许多副作用,包括发烧、骨痛等,始终未如理想。 近年,医学界开始研究新的标靶药物治疗。科研人员一直研究:肿瘤为何可以避开免疫系统呢? 原来,肿瘤会分泌PD-L1蛋白,它会“欺骗”免疫系统,逃避侦测。研究人员针对这一点,以药物抑制PD-L1,令免疫治疔可回复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的功能。 当前,医学界已有多个大型研究证实免疫治疔的成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及欧盟均已批准应用于皮肤黑色素瘤、肺癌(包括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肾癌等。黑色素瘤过往极为棘手,但研究显示,末期患者接受免疫治疔後,四分一到五分一病人存活期可长达10年,是重大突破;而美国肿瘤网络(NCCN)亦于今年将免疫治疔列入肺癌化疗後的二线治疔及第四期肾癌的二线治疔,可见影响深远。 早前,在一个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更有专家预言免疫治疔可望在未来数年间取代化疗。事实上,医学界正积极研究将免疫治疔应用到其他癌症上,期待第三期临床研究结果为更多患者带来新希望。 当然,免疫治疔并非完美,与其他药物一样,也有其副作用,主要因为免疫系统受刺激,有可能出现肺炎、肾炎、疲倦等,但这些副作用已被研究人员发现,好让医生及早预防,即使出现,也有法可治。 说到这里,相信各位已对免疫治疔的原理有所认识。那文首提到於内地相当流行的“生物免疫治疔”又是什麽呢?“生物免疫治疔”指的是“DC-CIK免疫细胞治疔”,即“Dendritic Cell (DC)‘树突状细胞’结合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CIK)‘细胞因子激活的杀手细胞’”。其主要原理是,由医生先将患者的DC细胞提取出来,在体外与经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或者是肿瘤相关抗原,进行培育,诱导DC细胞成熟。

临床试验失败

与此同时,将患者的淋巴细胞提取出来,注射刺激白血球生长激素,在体外将肿瘤抗原诱导成熟的DC细胞及CIK细胞共同培养,激活肿瘤抗原相应的杀手淋巴细胞(Killer Cell),再将之注射入病人体内,希望这些特殊培植的细胞能控制肿瘤。 不过,这类DC-CIK疗法虽已在欧美经历多年研究,但相关临床试验基本上全告失败,无一能继续第三期大槼模临床研究,亦因此一直无得到应用许可。在本港,早前便曾有个案怀疑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将有关疗法用于美容之上,最终导致病人因细菌感染而并发败血症身亡。 如此一来,各位应该明白此“标靶药物治疗”不同彼“免疫治疔”吧。

值得一提的是,前文提及的内地青年是於搜寻网“百度”上的广告,得悉有关DC-CIK疗法,却未有向肿瘤科专科医生征询意见。 病人在选择治疔方案时,必须确认有关方案已经过大型研究,尤其是第三期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而且治疔是由肿瘤科专科医生进行。

参考资料: 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