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 (Roentgen)发现了X射线,就是今天医学诊断用的X光( X-Ray),揭开了现代医学的新篇章。次年Gruber就应用X射线作第一例 (乳癌) 放射治疔。同时期,贝克勒(Becquerel)发现天然的放射性物质,居礼夫妇 (Curie)又发现了镭,并用镭治疔恶性肿瘤。
其实,无论是伦琴发现的X射线,或贝克勒发现天然物质放出的射线,其性质一样,都是电磁波的一种,与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紫外线一样,只不过它频率很高,内含的能量较高,穿透性强。
1922年Regaud和Coutard用X射线成功治愈了一例喉癌,并提出连续分次放射治疔方法。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诞生了临床放射治疔学,放射治疔成为肿瘤治疔的重要方法之一。
放射治疔可分为远距离放射治疔(Teletherapy)和近距离放射治疔(Brachytherapy)两大类。伦琴发现的X射线,是通过高速的电子撞击重金属所生成,其原理应用于上世纪 30 – 40年代,使用的“深层”X射线治疔机及当今广泛使用的直线加速器。上世纪初,由于技术的限制,只能生成大约 500 KV的X光能量,只可治疔4 – 6厘米深的肿瘤,但以当时来说,已达到“深层”的级别。可是,对于身体深处的肿瘤,例如肺癌、腹腔癌等,就无能为力了。及至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核能技术的发展,钴60 (Co-60)机器,渐渐取代了“深层”X光机。钴60机,是以钴60同位素作为放射线的源头,它的能量有 1.25MV,能治疔更深入的肿瘤。而且高能量的射线,对皮肤的伤害较少。可是,钴60机器对辐射防护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半衰期约为五年,需定时更换钴60源。至上世纪60 - 70年代,钴60机器渐渐被直线加速器取代。
首部医学用的直线加速器於1953年在 London Hammersmith医院使用,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微波加速电子,能生成4 – 25 MV的能量。高能量的射线更能应付深层的肿瘤。而且,直线加速器输出较为稳定,在机器关闭时,也不会有任何辐射。现今的直线加速器,通常有两种能量的X光线和多种能量的电子线选择,可应对不同位置及类型的癌症。香港现时所有的远距离治疔机器,包括螺旋治疔机(Tomotherpy)、数码导航刀(Cyberknife)、TrueBeam机等,都是直线加速器。 “深层 ”X光机,钴60机及直线加速器治疔时因其放射源头与病人距离都有 10cm 以上,射线经皮肤进入体内,故称为远距离放射治疔,(又称体外电疗)。现时绝大部份的放射治疔,都是远距离放射治疔。
至於近距离放射治疔,是指放射源头与治疔靶区的距离为 5mm-5cm 以内的放射治疔,近距离放射治疔通常将放射物质摆放到体内一段时间,以高剂量近距治疔癌症。由于近距离放射治疔其剂量分布有“平方反比”的特性,故能以最高的剂量对付肿瘤细胞,而邻近的正常组织的电剂量随距离以平方反比大大减少,副作用得以减低。近距离放射治疔,主要用于子宫颈、子宫体、鼻咽、气管、食道等肿瘤作主要或辅助性治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