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疔是全球肿瘤界热议的话题,而且正在不少先进国家开始使用。要了解免疫治疔,必先了解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制造白血球来对付不同外来入侵例如细菌,病毒等,而肿瘤细胞亦被视为是外敌的一种。当少量肿瘤细胞出现时,身体多数能自行清除,但若数量增多,或肿瘤巧妙地“掩饰”自己的身分,肿瘤便有机会避过免疫系统的侦测,继续发展成癌症。
肿瘤为何可以避开免疫系统呢?原来,肿瘤会分泌 PD-L1、CTLA-4等蛋白,它会“欺骗”免疫系统,逃避侦测。研究人员针对这一点,以药物抑制 PD-L1、CTLA-4,令免疫系统可回复攻击肿瘤的功能。
当前,医学界已有多个大型研究证实免疫治疔的成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及欧盟均已批准应用于皮肤黑色素瘤、肺癌 (包括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 及肾癌等。黑色素瘤过往极为棘手,但研究显示,末期患者接受免疫治疔後,四分一到五分一病人存活期可长达10年,是重大的突破。至於免疫治疔可否应用于其他肿瘤,仍有待第三期的临床研究结果。
免疫治疔以静脉滴注进行,一般情况下,疗程每隔2至3周一次,每次注射时间约30至60分锺。患者可选择於肿瘤科专科诊所或医院内接受治疔,并定期覆诊。疗程进行期间,医生会密切监察患者的身体情况,借此调配合适的注射剂量。部分患者接受免疫治疔後,可能会出现轻微副作用,例如疲累,但在罕有情况下,会引致严重肺炎和肠炎等。
相比香港的免疫疗法,近年中国内地流行采用的免疫治疔“细胞因子激活的杀手细胞”—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CIK),在医学上明显跟香港有别。 CIK 免疫疗法有一定风险,严重甚至会致命。由于需要从患者体内抽取白血球细胞作培植之用,当中的消毒过程非常重要,故此实验室的槼格十分严谨,否则会令患者感染细菌。过往,香港便曾有美容中心因实验室感染而导致患者死亡的个案。另一方面,此方法是否可真的培养出针对癌症的杀手细胞仍然存疑。更重要的是,到当前为止,未有任何严谨的“临床第三期”研究证实CIK疗法有治癌的效果。